
外国学员来汉取经中国碳市场
外国学员来汉学习,旨在深入了解中国碳市场的运作和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市场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其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全球碳市场格局具有重要影响,这些外国学员通过学习中国的碳市场政策、交易机制以及实践经验,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就与挑战,同时也为推动全球碳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9月26日,由生态环境部主办、为期两周的2025年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项目——“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与跨境碳交易合作”研讨班在湖北武汉结业。
16个国家29位学员获得结业证书
这是湖北第三次承办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研讨班。本次研讨班课程,主要围绕中国碳市场建设经验、模拟跨境碳交易等内容。
研讨会学员作为特别嘉宾,参加在上海举办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
研讨会学员参观中碳登
来自印度尼西亚、南非、巴西、蒙古等16个国家的29位学员,不仅在武汉参与了课堂学习,更作为特别嘉宾前往上海,参加了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他们近距离了解了中国碳市场的政策框架、运行机制、交易实践以及企业碳管理经验。赞比亚会计研究中心大学副校长伯顿·姆温巴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通过此次研讨班,他了解到,中国的武汉等多个城市正在推广碳普惠开发项目。“碳普惠”将企业的减排行为进行量化、记录,并转化为碳资产,出售给其他有节能减排指标需求的企业,从而获得碳资产收益。另外,“一些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把自己的环保行为变成了真金白银,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在我们国家推广”。
赞比亚会计研究中心大学副校长伯顿·姆温巴
伯顿·姆温巴说:“在能源领域,我们已经与中方合作推动太阳能应用。希望通过鼓励使用太阳能技术,减少我们国家的森林砍伐,减少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气候变化对我们国家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来自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的林业官员莱顿·乌图波·莱艾·姆雷特别关注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减排方面的举措。“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中国探索的许多路径非常有价值,值得我们学习。”
萨摩亚的林业官员莱顿·乌图波·莱艾·姆雷
尼泊尔航空排放审核员巴塔拉伊·比马尔表示,此次参加研讨班收获非常大。在中国,他看到了碳市场更广阔的可能性。“无论是碳交易本身,还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CCER)市场,中国在不同行业的探索都展现出巨大潜力。”
尼泊尔航空排放审核员巴塔拉伊·比马尔
“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与跨境碳交易合作”研讨班是中国分享碳市场发展经验、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长期以来,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坚持“授人以渔”,已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超过1万人次的碳市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