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贫困县烂尾灯会警示:落马书记2230万教训敲响警钟

访客 2025-08-05 14:54:14 20348
贫困县落马书记警示录:烂尾灯事件揭示巨额资金损失警钟长鸣,该书记因疏忽大意,导致一笔高达2230万的公款损失,教训深刻,事件提醒各级官员要高度重视财政管理,加强监督,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此次事件成为警示贫困县发展的警钟,要求官员们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公共资源得到妥善利用。

8年前大搞形象工程,今年被查落马,最近,广西一个贫困县的原县委书记上了热搜。

据长安街知事报道,近日,广西公开通报一起形式主义典型问题: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原县委书记陈华,在2017年不顾当地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实际情况,未经充分科学论证且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执意拍板上马“水秀”和“灯会”旅游项目,总投资2230万多元。因前期投资风险评估不充分,半年后项目运营入不敷出,陆续停止运营。2019年9月,“灯会”项目因设施毁损严重被拆除,“水秀”项目停止运营闲置,致使国家利益受损,当地群众反映强烈。

据报道,这位原县委书记在2021年升了副市长!如今被查处后,网友炸锅:“‘带病提拔’是祸害!”“这么久才通报,早干吗去了?”也有网友表示,最终还是被问责了,要为“迟来的正义”点赞。

贫困县斥巨资打造旅游项目的荒诞,折射出部分官员的扭曲政绩观。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明显违背群众意愿的决策,在“一把手”权威面前竟能畅通无阻,“民主决策”程序在某些地方仍流于形式。

监督机制的“慢半拍”令人忧心。项目2017年上马,2019年就被群众举报,可陈华不仅没事,还升了官!这种“带病提拔”现象暴露出监督体系的漏洞。

制度补漏需要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的闭环管理体系,最好能引入“项目终身追溯码”,将每个环节的责任人纳入数字化管理,将群众满意度、债务风险等指标纳入干部评价体系,同时,也让敢于对问题项目说“不”的干部得到制度性保护。

这个案件最终查处固然彰显了反腐决心,但公众更期待的是防患于未然的制度智慧。毕竟,事后追责不如事前刹车,真正的治理现代化,更在于事前预防的有效性。

只有把决策权关进制度的笼子,将监督有效前置,才能让下一个“2230万”无处遁形。

撰 稿:王雨湄

编 审:梁延 李桓 邹敏

实习生:毛盛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