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秦尧:黑科技冷热敷材走出国门 铸就全球新标杆

访客 2025-08-09 17:51:17 68617
秦尧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发出黑科技冷热敷材,并将其推向国际市场,成为全球新标杆,该团队致力于创新科技研发,其冷热敷材产品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国内科技产业的竞争力,也为全球健康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秦尧团队的努力为行业树立了榜样,引领着全球科技创新的潮流。


记者 林楚晗

摄影记者 黄士峰

实习生 赵晓玥 姚易柠 冯格瑞

七月武汉的晨光,正沿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道的武汉柏凯医疗产业园楼宇轮廓漫溢。柏凯生物(以下简称“柏凯”)的车间里,风淋门规律地吞吐着人影,高周波自动圆盘机的轰鸣与传送带的轻响交织成独特的晨曲。水蓝色的冷热敷包列队前行,像一溪泛着柔光的流水——每一只都要经过指尖的“检阅”:工人拇指在边缘封线上轻轻一抹,触感如绸缎般顺滑,产品便被温柔地推入包装盒。这批“黄陂造”不日将跨越山海,出现在德国诊所的治疗台、日本运动康复中心的理疗床,或是巴黎赛场的运动员手边。

秦尧穿梭在流水线间,与主管交流时自然融入技术细节 ——这些工艺,藏着他白手起家18年的光阴。

初见秦尧,很难将他与“900人团队掌舵者”的身份挂钩。白T恤搭着运动裤,双肩包随意挎在肩上,若不是在车间里熟稔地指出某台机器的参数偏差,你或许会以为他是来实习的大学生。但那双眼里的亮光是藏不住的,像大学时第一次在实验室做出成果时那样,满是对新事物的热望。

18年前,这个刚毕业的年轻人还抱着装满样品的纸箱,蜷缩在绿皮火车卧铺底下晃荡全国。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这些凝结着汗水的小物件,有一天会在全球市场为“中国制造”凿出一条专属航道。

破局:从绿皮火车到广交会的1.5米展位

1984年,秦尧生于湖北红安。2006年从长沙理工化学系毕业时,同学们大多涌向稳定单位,他却攥着家教赚的两三百元说:“我不想过一眼能望到头的日子。”这是他第二次离开红安,第一次是去上大学,这一次,目的地是上海。

7份手写简历,每份都针对企业特点重新撰写——这份诚意很快为他找到了工作,“工资高低无所谓,有口饭吃就行,我就想锻炼自己。”那段日子,他常常清晨就钻进车间,凌晨才披着星光回家。凭着这股拼劲,他改良的制作工艺为公司省下巨额成本,老总拍着他的肩膀说:“这小子能成。”

彼时23岁的秦尧意气风发:“当时觉得创业挺简单,我未必做不好。” 婉拒老板的丰厚挽留,他和姐夫及另一位合伙人一起凑到50万,回到武汉盘龙城租下1800平方米厂房,柏凯生物就此诞生。“现在想起来,那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以为造得出产品就能卖钱,压根没想过客户在哪。” 他笑着摇头,眼底却闪过当年的窘迫。

真实的创业路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平坦光明,现实很快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三个行业新人没人脉、没渠道,50万元本金很快见底,企业濒临倒闭。为了让工厂转起来,他白天在车间打样,晚上抱着电脑给全球客户发邮件,十封中有九封被当成垃圾邮件退回。

2008年初,秦尧揣着最后的希望奔赴广交会,却连展位费都付不起。三百斤样品装在纸箱里,他推着样品上了火车。硬座放不下,咬牙补了卧铺,纸箱硌着肋骨,汗珠把样品袋洇得发潮。”整节卧铺被样品占满,躺不下也坐不稳,硬熬了17小时。”站在会场外,他攥着宣传册,挨个摊位询问。最终,一位温州老板被这份执着所打动,租给他们1.5米宽的展位。

“客户不会主动上门,我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见人就拉着看产品,听完介绍、拿了册子才放行。” 正是这场“死磕”,让命运露出转机:2008年3月,秦尧团队研发的行业首款高分子水凝胶蓄热材料,叩开了美国品牌商的大门;9月,改进后的水凝胶蓄热材料迅速占领市场;2009年,全球最大连锁药店之一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我们是靠技术创新活下来的。”他说这话时,指尖还像握着当年的样品一般紧紧攥着。

深耕:从“小作坊”到全球“隐形冠军”

“这是柏凯的转折点吧?”听完秦尧前半段跌宕起伏的创业史,记者忍不住问道。“哪儿有转折点?”秦尧笑道,“没有哪个节点后就一帆风顺,我们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这一步一步,都踏在科技创新基石上。

2010年,公司搬到3600平方米的新厂房,雇员超过100人,订单渐渐多了起来,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创业初期做OEM代加工时,因产品没有技术壁垒,一度濒临破产。”被逼到墙角才明白,没有自主研发,企业就是浮萍。”秦尧带着团队转向ODM设计,用专利和技术筑起护城河——这步棋,让柏凯活了下来,更打开了国际市场。

2013年,客户需求愈发细分,管理成了难题。当同行还在靠人工记账时,秦尧已敏锐嗅到数字化的气息。他白天处理业务,夜里抱着编程书啃,耗时十余年,硬是带着团队开发出覆盖全流程的智能管理系统:从客户需求到生产制造的数据链被打通,定制化订单能快速响应,生产记录可自动追溯。”刚开始就解决一个小问题,后来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形成了采购、研发、销售全链条的数字化体系。”

数字化转型让柏凯脱胎换骨。从朝不保夕的“小作坊”,到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柏凯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2015年迁入8000平方米工厂,团队扩至150人;2019年运营中心启用,墨西哥工厂投产后,北美订单实现72小时极速交付;2022年武汉柏凯项目一期投产,2024年二期24亩园区建成运营……

每年研发投入超总营收6%,拥有16项国内专利、10项国外专利,产品拿下多个国家医疗器械认证——这些数字背后,是秦尧对创新的偏执。“冷热敷是细分市场,要做大就得把产品做到极致。”如今的柏凯,针对身体每一个部位,都设计了二三十种产品,成了行业内产品最全的企业之一。

设计师王萍已经在柏凯生物工作了9年,在她眼里,秦尧一直是一个对创新要求极高的人,“秦总对创新要求极高,亲自参与研发,客户个性化需求通常五天内就可以出样,每年都推出新款产品,深受客户好评。”

在订单执行端,柏凯的“极速启动”机制成了杀手锏:24小时内完成评审排产,跨部门小组全程跟进,交付周期行业领先,积累了逾千家小微B 端客户。“全世界叫得出名字的国家,都有我们的客户。”秦尧骄傲地指着办公室墙上的世界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线条,像一张铺开的网,“我们有巨大的市场和无数的细分客户,所以无惧贸易战。”秦尧说。

共生:从企业掌舵到社会同行

当柏凯成为行业“隐形冠军”,秦尧的目光越过生产线,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企业不只要赚钱,得和社会同频共振,才有真正的价值。”

“我们想打造‘快乐团队’。”在柏凯,车间里的人都充满干劲。郭东芝曾是家庭主妇,六年前听说柏凯提供岗前培训,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了。如今,她已是流水线上的熟练工:“每月能挣五千多元,还能顾上家。”车间里的笑声,藏着秦尧的管理哲学:“办好企业,给大家提供体面的工作,本身就是回馈社会。”

2017年,柏凯慈善基金成立,累计捐款50万元;2021年,秦尧当选黄陂区政协委员,接连提出多个提案。在企业实践中,他发现垃圾分类落地难,便带着团队改良垃圾箱——既方便分类,又便于拾荒人员拾取,先在厂里推行开来。”企业管理的经验,能让提案更接地气。” 他想以柏凯为支点,撬动更多社会问题的解决。

“我们不怕未来的任何挑战。”这个“我们”,是秦尧,也是柏凯。他已规划好新蓝图:进军电子家居护理领域,开拓国内市场。前路纵有风雨,他早已习惯过关斩将。

从盘龙城1800平方米的厂房到全球制造网络,秦尧的故事里没有惊天逆转,只有把每个具体问题都啃下来的韧劲。就像那些经过千次调试的冷热敷包,在细微处用力,终能焐热一片市场,铺就一条长路。


主营业务:高档医用冷敷和热敷理疗产品

企业荣誉: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

联系人:严女士

联系电话:027-61895396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