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发布新能源车运输建筑弃料新标准
武汉市发布新能源汽车运输建筑弃料新标准,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该标准规定了新能源汽车在运输建筑弃料时的技术要求、操作规范、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以促进新能源车辆的广泛应用,减少传统燃油车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一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武汉市建设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城市。
通讯员 董德禹 王越
车厢密闭,不遗撒、扬尘污染;安装监控设备,让车辆轨迹可查;鼓励使用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辆。8月7日,武汉发布《建筑弃料运输车辆技术要求》,助力建筑垃圾运输告别“灰头土脸”,向着更清洁、安全、智能、低碳的方向大步迈进,为建设“美丽武汉”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梳理《建筑弃料运输车辆技术要求》发现,除了要求建筑弃料运输车辆车厢密闭,不遗撒和扬尘污染外,规定建筑弃料运输车辆配备符合市级监管平台接口要求的智能终端,实现运输轨迹、状态实时监控,为智慧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对建筑弃料运输车辆的顶灯和车身标识进行统一规范,提高车辆辨识度,方便社会监督和执法检查,打造城市流动的“规范名片”。
该新标准鼓励运输企业更新购置或改造使用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动力的运输车辆,确保运输全程“零泄漏、零遗撒”,从源头遏制道路污染。同时,对传统燃油车辆的排放水平提出更严苛要求,推动运输环节绿色低碳转型。
武汉城管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武汉城市建设高速推进,每年产生的数百万吨建筑弃料如何实现环保、高效运输与处置,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传统运输车辆常因密闭不严导致建筑垃圾遗撒、扬尘污染,部分车辆状况不佳,存在安全隐患,更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及“双碳”目标存在差距。制定统一、严格、前瞻的车辆技术要求,成为规范市场秩序、提升环境质量的迫切需求。
随着标准的落地实施和后续管理的跟进,建筑垃圾运输将告别“灰头土脸”,向着更清洁、安全、智能、低碳的方向大步迈进,为建设“美丽武汉”提供坚实支撑。